現(xiàn)在正是北京的早春,柳樹剛剛發(fā)芽,各種鳥類歡快的在林間鳴叫,在水邊展示著自己靚麗的風姿。
見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副館長郭耕的時候,他剛剛完成早上的例行工作,到麋鹿苑巡視了一番,拍攝了一些鳥類的照片。
南海子麋鹿苑副館長郭耕(趙嫣嫣攝)
他興致勃勃地向我們展示著白頭鵯、丹頂鶴、灰鶴這些小鳥的倩影,借由郭耕的介紹,我們了解到白頭鵯也是“北漂一族”,以前由于溫度低,北京是沒有白頭鵯這種鳥類的,而今隨著全球變暖,白頭鵯也從南方移民到北京來安家了。
白頭鵯(郭耕攝)
保護麋鹿的關鍵在于保護濕地
為何一位麋鹿保護專家為什么會如此關注鳥類呢?作為中國最大的麋鹿基地——北京大興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保護的中心不是麋鹿嗎?
郭耕笑著向我們解釋道:“就像大熊貓是保護山地動物的旗艦物種一樣,麋鹿是保護濕地物種的旗艦物種,保護麋鹿的核心就是保護濕地。濕地上還生活著眾多的游禽、涉禽等鳥類,麋鹿得以保護,麋鹿賴以生存的濕地就得到了保護,濕地中的游禽、涉禽,還有兩棲類爬行動物也就得到了保護。所以建立了麋鹿保護區(qū),并不是指單純保護麋鹿,就是濕地類型的保護區(qū),相當于鳥類保護區(qū),因為全球50%的鳥類都生活在濕地。丹頂鶴、大熊貓保護區(qū)都是如此?!?/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