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開始,本輪超強厄爾尼諾開始衰減,拉尼娜就成為了期貨市場的熱議話題,上周我們召開了2016年下半年預測及其對農產品影響座談會,討論了已經過去的厄爾尼諾和正在向我們靠近的拉尼娜,那么過去的厄爾尼諾到底造成了哪些影響,拉尼娜又到底會不會來呢?
首先來看看已經過去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自2014年9月開始到2016年5月結束,共持續(xù)了21個月之久,在2015年11月出現(xiàn)峰值,強度為2.9℃,海溫距平累積值為30.2℃。對比歷史來看,此次厄爾尼諾時間可謂是持續(xù)時間長,累積強度大,給全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
像是給澳大利亞墨爾本帶來了近160年來最炎熱的3月,給南非、東南亞、巴西、美國西海岸等地帶來嚴重的干旱,致使南美洲中部、美國東海岸以及我國發(fā)生洪澇災害,不利農作物生長,甚至使得農作物受災。
進入6月以后,赤道太平洋地區(qū)海表溫度較常年同期偏低,整個7月尼諾3.4區(qū)海溫距平指數(shù)為-0.43℃,也就是說現(xiàn)在正處于進入拉尼娜的臨界狀態(tài)。如果海溫負距平繼續(xù)發(fā)展,就可能會在2016/2017年冬季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由于秋季海溫在中東太平洋海溫可能偏低,這就會導致南海生成臺風偏多,登陸我國的臺風也就會偏多,可能造成華南秋澇。同時由于拉尼娜對副高的影響,今年秋季我國華西秋雨可能會偏多。
除了降水,對比厄爾尼諾年和拉尼娜年的氣溫特征來看,往往在拉尼娜年我國冬季氣溫會偏低,但是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拉尼娜的影響力可能也大不如前了。
總體來看,如果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未來兩個月持續(xù)偏冷0.5℃,拉尼娜事件就可能會形成,而由于海溫影響大氣的滯后性,拉尼娜給全球帶來的變化在12月之后才會顯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