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是中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其危害主要包括洪災和澇漬災。長時間的暴雨容易產生積水或徑流淹沒低洼地段,造成洪澇災害。據1950~1999年資料統(tǒng)計,中國平均每年洪澇災面積為942.4萬公頃,嚴重洪澇年份農田受災面積可達1300萬公頃以上。暴雨是一種影響嚴重的災害性天氣。某一地區(qū)連降暴雨或出現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導致山洪爆發(fā),水庫垮壩,江河橫溢,房屋被沖塌,農田被淹沒,交通和電訊中斷,會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危害。暴雨尤其是大范圍持續(xù)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不僅影響工農業(yè)生產,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背著孩子上學洪災一般是指河流上游的降雨量或降雨強度過大、急驟融冰化雪或水庫垮壩等導致的河流突然水位上漲和徑流量增大,超過河道正常行水能力,在短時間內排泄不暢,或暴雨引起山洪暴發(fā)、河流暴漲漫溢或堤防潰決,形成洪水泛濫造成的災害。洪水可以破壞各種基礎設施,淹死傷人畜,對農業(yè)和工業(yè)生產會造成毀滅性破壞,破壞性強。防洪對策措施主要依靠防洪工程措施(包括水庫、堤防和蓄滯洪區(qū)等)。
澇災一般是指本地降雨過多,或受瀝水、上游洪水的侵襲,河道排水能力降低、排水動力不足或受大江大河洪水、海潮頂托,不能及時向外排泄,造成地表積水而形成的災害,多表現為地面受淹,農作物歉收。澇災一般只影響農作物,造成農作物的減產。治澇對策措施主要通過開挖溝渠并動用動力設備排除地面積水。
漬災主要是指當地地表積水排出后,因地下水位過高,造成土壤含水量過多,土壤長時間空氣不暢而形成的災害,多表現為地下水位過高,土壤水長時間處于飽和狀態(tài),導致作物根系活動層水分過多,不利于作物生長,使農作物減收。實際上澇災和漬災在大多數地區(qū)是相互共存的,如水網圩區(qū)、沼澤地帶、平原洼地等既易澇又易漬。山區(qū)谷地以漬為主,平原坡地則易澇,因此不易把它們截然分清,一般把易澇易漬形成的災害統(tǒng)稱澇漬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