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季節(jié),由于地面狀況不同,空氣受熱程度就會出現(xiàn)很大的差異。特別是陸地裸露地,當太陽光到達地面后,很容易被反射到大氣中,加之地面熱容量小,特別是中午前后,太陽暴曬就使得近地層上空氣溫度很高,成為一個“熱源”。而湖泊或江面上空,由于下面是水,陽光可以透射一部分,反射到空中的熱量較少,加之水的熱容量較大,這樣就使得水面上空的溫度相對較低,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冷湖效應”。
根據(jù)“冷湖效應”原理,我們來看看江河湖泊為什么能成熱雷雨的天然屏障。
熱雷雨的維持和發(fā)展,需要一定的條件,就是低層不斷有暖濕氣流上升。在陸地上,有些地方增溫較快,溫度較高,可以連續(xù)不斷地提供水汽和上升氣流。當雷雨云團移到江河湖泊上空時,由于下墊面的“冷湖效應”,空氣下沉,雷雨云團得不到上升的動力和水汽的輸送,因此,它就會馬上減弱甚至停止。
當然,這種“冷湖效應”是否明顯,還要看水面的大小和空氣受熱的程度。低空氣流的運動方向也是決定熱雷雨興衰的因素之一。此外,湖泊江面位置是否適中,當?shù)貧夂蛞?guī)律如何,也是影響熱雷雨發(fā)展和移動的重要因素。
熱雷雨的移動,除受氣候規(guī)律的支配外,還與地形有很大的關(guān)系。在江河沿岸,由于地面和水體增溫差別較大,熱雷雨生成后,多沿高溫高濕地帶移動。所以,江河沿岸就成了熱雷雨的“絲綢之路”。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有些江河湖面等大的水體成了熱雷雨的天然屏障,因而出現(xiàn)了“隔河觀雨”的有趣現(xiàn)象。熱雷雨喜歡沿著江岸移動,所以“觀雨廟”的故事也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