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29日15時27分,大連市甘井子區(qū)南關嶺地帶降雹,在降雹中,有人目擊冰雹中裹著小蟲子。對此眾說紛紜。少數(shù)有迷信思想的人說:這是天怒,先遭雹滅而后還會有蟲害。
冰雹明明降自數(shù)千米高的云層,為什么會有小蟲子夾在里邊呢?
原來,冰雹通常發(fā)生在暖季、空氣有強烈上下對流的天氣里。就在溫暖的春季或春夏之交,南方暖空氣的勢力逐漸北上,一些昆蟲有時成千上萬地隨著氣流由南而北“遠走高飛”。不同昆蟲的飛行高度也各不相同,像粘蟲的飛行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而稻飛虱的高度上限可達2200米左右。它們在北遷的途中,遇到能形成冰雹云的抬升氣流時,會被卷入冰雹云中,充當了“義務”的冰雹核。隨著冰雹的不斷增大,一層層冰殼就把小蟲包裹起來,這樣,人們看到裹著小蟲子的冰雹,也就不足為奇。
因為這些小蟲子早被凍得一命嗚呼,當然也就不可能興起蟲災。所以,少數(shù)人說“先遭雹災而后還會有蟲害”是沒有根據(jù)的。(李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