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歐萱,在上海市氣象局氣象傳媒中心工作,任上海世博會世界氣象館副館長)
世界氣象館是由世界氣象組織和中國氣象局共同設計、建設的場館,具體的項目工作由中國氣象局和上海市氣象局負責。從整個上海世博會場館建設規(guī)模來說,我們對世界氣象館的投入資金相當少,雖然說中國氣象局投資的2000萬人民幣對我們氣象部門來說已經是個很大數(shù)目了,但是與整個上海世博會場館建設資金投入相比乃是小巫見大巫。如日本館的建設是斥資10.9億元人民幣,英國館為6.8億元人民幣,泰國館為2億元人民幣,就連世界氣象館隔壁的聯(lián)合國館,雖然建設式樣非常簡單,但資金投入也有3000萬美金。
云中水滴
在世博會這樣的一個平臺上面,我們的世界氣象館不能建設得比其他場館差,要走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把氣象館建成有特色的館。基建工程剛開始時我們雖然信心十足,但是那時候情況非常困難,在項目批準下來之前,我們沒有任何世界博覽會的氣象展館可以借鑒。當時大家都絞盡腦汁,都在想如何才能把氣象館做好。面對那片空地,我們沒有任何圖紙,甚至沒有思路和概念。就在這樣困難的時候,有個法國設計師主動向我們提出,可以幫忙做一個氣象館的設計方案,但2個星期后,他提交給我們的設計方案卻一塌糊涂,讓我們無從下手。就在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我遇到一位中國年輕的設計師,名叫吳曉飛,在這之前我們從沒有聽說過這個人,他也沒有什么重大的設計成果,所以我們當時并沒有與他合作的意向。然而,他卻對我說,他愿意免費提供一套世界氣象館的設計方案。過了沒多久,我就拿到了他提供的設計初稿。當仔細研究他的設計方案時,卻讓我非常欣喜。他的世界氣象館創(chuàng)意來源于一次偶然,當時他正在自家窗前欣賞住宅小區(qū)里的風景。上海有很多住宅小區(qū)有噴水、造霧的人造景觀,他家樓下就有一個噴霧的裝置,當他看到造霧效果時,馬上就聯(lián)想到我提供給他的中國氣象局的LOGO圖案,LOGO里面是一朵云,尋常百姓只要一想到氣象就會聯(lián)想到云,所以他就有了設計、建設一棟像云一樣的場館的想法。他設想那棟房子可以噴霧,氣象館的建筑是采取虛擬與現(xiàn)實結合的方法,仿佛氣象館是浮在云中。這個構思和思路讓我有了很大的興趣,于是我們開始深入探討這個設計方案,并且開始勾勒設計草圖。
云中水滴施工圖
中國氣象局負責世界氣象館參展項目的是華風影視集團的石永怡總經理,她對我們的構思和設想很感興趣,并且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持。她對我們說:做一個像云一樣的房子會更像一個蒙古包,做的東西越純粹越好,云就是云,不要做成蒙古包。在設計的初期,我們經常從上海飛北京,來來回回三四次,并且聘請了中央美術學院的專家參加世界氣象館的設計項目評審會。中國氣象局領導非常重視世界氣象館的項目,多次參加審議。經過反復修改和審查,最終確定目前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