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賓陽縣氣象局提供
一、程思遠故居簡介
程思遠故居,是按原址原貌依山而建就,泥墻青瓦、淡雅秀潔。布局結(jié)構(gòu)、空間處理、建筑手法、裝修藝術(shù)皆清代嶺南民居風(fēng)格。座東南朝西北,門向雙池水,宅依一嶺松。主建筑分前后兩廳,廳的左右分別翼出一廂房,前廳八尺,置鎖頭殼形。龍勁墻,墻頂呈"山"字形,中開大門。兩廳之間,有首廊連接,中間有一長方形天井,形成"四水歸堂"建筑格局,為"四方聚財"民居理念之體現(xiàn)。正廳對門披風(fēng),雕飾福、祿、壽三字,是為家居吉利的象征。易家稱,故居系騎于虎背寶地,門向賓陽八景之一的"朝霞石壁產(chǎn)英豪。"因而故居毓秀,男出臥龍,女出飛鳳。"石壁英豪"應(yīng)驗矣。
故居正廳后壁設(shè)神龕,供奉"天地君親師",為程思遠家人喜慶會聚親朋之所,左廂房為父母(德升、曾氏)居室,右?guī)砍趟歼h寢室,程思遠自出生至18歲均住于此。1946年,悼母一禮拜,亦住于此。曾獲"四屆亞洲影后寶座"電影明星林黛(程思遠長女,原名程月如),在父親出國留學(xué)期間(1934-1937)母親蔣秀華帶她回家居于此三年,度過了她清貧的童年時光。前廳多起過道作用,左廂為六弟思榮居所,右?guī)麨槠叩芩歼_寢室。
二、左抄所間,為農(nóng)具、木工工具室
程思遠父親程德升,自幼腿殘,綽號"跛腳二"所以不善于農(nóng)業(yè)勞動,兼做木匠。父親一步高一步低地犁地的風(fēng)范,卻鑄造了他自十歲就掌理犁耙耕作,兼業(yè)賣菜小販的鐵性少年。父親量木刨錛的勞作與"木受繩則直"、"有規(guī)有矩,始成方圓"的魯班師哲理,也啟迪了他做人成才的理念,使他自幼就有超人的思維與舉措,鑄就傳奇人生。
三、左耳房為磨房
看著這些長碓、石磨、簸箕、籮斗等等,可知程思遠幼年童年過的是中國十九世紀(jì)農(nóng)民自給自足的清貧生活。
四、前廳,平時起過道作用。(大家小心腳下,防止滑倒)節(jié)日喜慶,親朋好友來訪者多,超過40人時,
正廳坐不下,前廳也作臨時餐廳用。
五、矩形天井
前后兩廳中間,有首廊連接,中間這一矩形天井,形成"四水歸堂"建筑格局,為"四方聚財"民居理念的體現(xiàn)。正廳直對門口上方的披風(fēng)中,雕飾有"福"、"祿"、"壽"三個字,這是家居吉利的象征。
六、正廳
正廳后壁設(shè)神龕,供奉"天地君親師"及土地、財神,楹聯(lián)為"祖功宗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這廳是程思遠家人喜慶歡聚親朋的處所。
1946年程思遠母親曾氏病故,就在此廳設(shè)靈堂,靈柩停于廳左,讓親戚朋友悼祭。程思遠曾帶一個警衛(wèi)連回家悼母,搞"師堂"、"道堂",思遠、思榮、思達三兄弟,手戴黑紗,三日三夜守于靈柩側(cè),并辦喪宴請了縣內(nèi)程族男子連吃三日。后于現(xiàn)在程思遠陳列館外的曬谷場行三獻禮。當(dāng)時,李宗仁、白崇禧、黃旭初等中央至地方各級要員及親友送的挽幛分兩層圍實了行祭的曬谷場。三獻禮、豬羊祭完畢,鐵銃聲、鞭炮聲、機關(guān)槍槍聲齊鳴,送其母到篩箕塘嶺,安入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