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來襲,氣溫下降,正是吃火鍋的好時候。但是,吃火鍋也有很多講究,怎么吃才更健康?一起來看看吧。
1.蔬鮮肉熟控制火候
許多食客在吃火鍋時,往往追求鮮美嫩滑而將食材稍稍一涮就吃,這種飲食習慣很不衛(wèi)生。較好的方式是,先將肉類、魚類、海鮮下鍋,煮到五、六分熟時再放蔬菜,鍋開后再煮半分鐘左右,才開始享受美味。
目前國內(nèi)的畜禽、蔬菜等在生產(chǎn)和運輸環(huán)節(jié)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擺上餐桌的生鮮食品往往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或農(nóng)藥殘留,如果一涮即吃,有害微生物侵入人體、導致嘔吐、腹瀉、頭痛、高燒等疾病的風險很大。為了健康,還是犧牲口感,把食物涮熟透再吃吧。
還要注意的是,蔬菜如果長時間在火鍋里煮,其營養(yǎng)成分維生素和氨基酸等容易遭到破壞,還會失去應有的鮮味。因此,如何使火鍋菜肴既保持原有風味、又不失營養(yǎng),還達到衛(wèi)生要求,掌握火鍋“火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2.葷素搭配警惕嘌呤類物質(zhì)
火鍋桌上,畜禽內(nèi)臟類食品比較常見,這種飲食習慣也不利于健康。伴隨著農(nóng)藥、化肥、添加劑等化學物質(zhì)在食品生產(chǎn)、加工中的應用,動物內(nèi)臟作為代謝器官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和藥物殘留量最高,往往成為這類有害物質(zhì)的“過濾器”和“貯存器”,尤其是肝肺。此外,畜禽內(nèi)臟、海鮮、牛羊肉、蘑菇等食材由于含有大量嘌呤類物質(zhì),容易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積,引起冬季“痛風”。
最好的辦法是,吃火鍋時,注意葷素搭配,多吃些蔬菜、豆腐、白蓮等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不僅能夠消油化膩,還能清涼、去火、解毒,是人體調(diào)補的“良藥”。
3.少喝老湯保證健康
由于動物內(nèi)臟、肉類、海鮮等食材所含的嘌呤類物質(zhì)在湯中能夠充分溶解,過量飲用老湯容易造成嘌呤沉積,經(jīng)肝臟代謝成尿酸,使腎功能減退、排泄受阻,誘發(fā)或加重痛風。所以吃火鍋時應多喝水,以利尿酸的排出。
喜歡喝湯的朋友也要趁早,時間涮得越久,湯中所含的有害殘留物,如亞硝酸鹽的含量就越高,由此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4.寧舍三鮮莫吃太燙
每年入冬后,“一熱當三鮮”的火鍋文化正當?shù)?,口腔疾病患者的?shù)量也會比其他季節(jié)多出15%以上。通常,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達到120℃,如果取出即吃,很容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或胃黏膜?;加锌谇火つぐ装?、扁平苔蘚等口疾的人,復發(fā)機更會高出數(shù)倍,嚴重時還會誘發(fā)食道癌。
此外,常吃燙食,還會破壞舌面味覺系統(tǒng),降低賞味機能,長此以往還會影響食欲,誘發(fā)牙齒和上消化道疾病。因此,牢記“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老話吧,食物涼一涼再吃更健康!
編輯:吳晗
查天氣
關注“廣西天氣”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