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和適應 科學應對
在多變的氣候面前, “紙上談兵”是不夠的。中國氣象專家不僅在認識氣候變化規(guī)律、識別氣候變化的影響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科學研究,而且在開發(fā)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技術、制定妥善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任國玉告訴記者,進入21世紀以后,氣象部門還加大了氣候變化對主要脆弱領域影響及適應技術和措施、極端氣候事件與氣象災害影響及適應技術和措施、氣候變化對重大工程影響及應對措施的研究與評估,開展了區(qū)域和典型流域氣候變化及其影響評估報告的編寫,為國家和地方科學適應氣候變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西南干旱等重大災害后,氣象部門不斷強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與氣象災害對人類社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減災的技術措施研究,建立相應的預測預警和適應技術、對策與響應機制。地方氣象部門通過氣象災害風險區(qū)劃等對各類敏感脆弱區(qū)影響的風險水平進行了評估,研究建立了不同層次的氣候變化影響的風險管理體系。
在氣候變化影響、適應及脆弱性研究方面,氣象部門結合“全國水資源綜合規(guī)劃”工作,開展了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情勢影響研究;結合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開展了 “三峽工程”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和水庫周邊氣候立體監(jiān)測,以及氣候變化對我國大中型水庫水資源的影響和水庫對局地氣候的反饋評價工作;評估了氣候變化條件下我國 “南水北調”工程的可能影響等。
2009年,中國氣象局已發(fā)布《氣候可行性論證管理辦法》,要求對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的規(guī)劃和建設項目進行氣候適宜性、風險性及可能對局地氣候產生影響的分析、評估,為工業(yè)、農業(yè)、交通、建筑等提供服務,以提高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管理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風能、太陽能的調查、評估和監(jiān)測工作同樣是氣象部門落實減緩氣候變化措施的 “科學力量”。 2010年年初,我國風能資源詳查和評價取得的進展和階段性成果,已經(jīng)為風電規(guī)劃、風電建設項目立項的基本依據(jù),對促進我國風電產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中國氣候變化科研近些年來取得不少進步,并為中國的氣候變化談判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敝袊鴼庀缶志珠L鄭國光表示。對此,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持相同看法, “中國在氣候變化的科學研究領域已非?;钴S,正在通過科學研究來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氣候變化?!?/P>
目前,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在墨西哥坎昆召開。不論是談判代表的每一次爭取,還是談判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都離不開氣候變化科學研究的堅強支撐。但是,必須承認的是,氣候變化科學仍是典型的發(fā)展中學科,由于當前科學水平的限制,無論是對過去氣候變化的檢測,還是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預估,都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中國氣象科學家惟有知難而上,攻克氣候變化關鍵科學問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才會更有力。
作者:中國氣象報記者 郭起豪